一大早,大紅鷹職業技術學院青年志愿者協會的志愿者小孫從學校出發,9時準時到達盲人徐阿姨的家。每星期二上午,是她和徐阿姨約好去醫院復診的日子。
今年10月,大紅鷹職業技術學院青年志愿者協會與海曙區“馨之園”社會助殘服務中心合作,成立了首個針對殘障人士出行協助的服務項目,青年志愿者與有需要的殘障人士進行常態化出行結對,就醫、購物、出游,志愿者全程提供陪護服務。
當下,作為志愿者隊伍的一支生力軍,高校生參與社會公益服務的形式正悄然改變,“高校生從最初的盲目找崗位做服務,轉變為前期進行需求排摸、中期策劃項目設計服務崗位、后期安排服務力量,形成了從公益服務的源頭到末梢全程參與的模式。”81890志愿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對此感觸頗深。
這種轉變得益于81890志愿服務中心在培育高校志愿團隊方面進行的指導。該負責人介紹,高校青年志愿隊伍有著數量大、活力足、創新能力強的特點,81890志愿服務中心與高校合作時,根據這些特點為青年志愿者提供相應的服務平臺,“量身”指導協助高校志愿團隊策劃實施公益項目。
在81890的孵化培育下,寧波市第二技師學院與寧波市婦女兒童醫院合作成立的微笑天使志愿者服務隊于本月正式上崗。該校的學生志愿者每周末駐點在市婦兒醫院候診區和輸液室,維持秩序、提供幫助,也與患兒進行游戲互動。學生志愿者吳思妃參與了該團隊創建的整個過程,“在81890的協助下進行實地考察、頭腦風暴、崗前培訓,提升了我們的組織策劃和管理能力。”
今年以來,81890還為高校生設計了多個精細化專業崗位,為寧波廣播電視大學采編專業學生設計了公益微電影拍攝崗位,為教育學院學生提供殘障兒童教育服務崗位,為浙江商業技師學院旅游專業學生提供天一閣講解服務崗位,提升他們的專業能力。
海曙記者站鄭軼文
記者王佳
通訊員陳卓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