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只是做了點小事,不想被別人知道,做好事是應該的。”前天,張先生告訴記者,從自己設立小微基金到現在讓讀初三的孩子“接棒”,都是順其自然的事。作為父親,他很開心,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學會了付出和擔當。 張先生回憶,最初了解到小微基金還是因為看了《寧波晚報》的報道!耙郧,我覺得設立慈善基金需要很多錢?戳藞蟮篮螅胖缹幉ìF在有了小微基金。普通市民也可以參與,每天1元錢就能成立,錢花到哪里去也很清楚。我覺得這個挺好,就萌生了自己也要設立小微基金的想法。” 過了一陣子,張先生參加同學聚會,在寧波大學當老師的同學提到學校里有幾個同學家里經濟困難,咨詢老同學有沒有興趣幫一把。張先生也是寧波大學的畢業生,當即決定資助其中一位徐同學,每月補貼他500元生活費,直至大學畢業。 錢怎么給那位徐同學呢?張先生想到了小微基金。于是,他打電話和寧波市慈善總會工作人員溝通,表示想設立一個小微基金,由市慈善總會每月從基金中劃撥500元給徐同學作為生活費。工作人員欣然應允。 張先生馬上設立了自己的小微基金,一次性認捐了6000元;鹪O立后,每個月500元生活費會準時從基金中劃出,匯入徐同學的賬戶。 “我兒子今年讀初三了,我想,他也是時候學會擔當和負起社會責任。”于是,張先生和兒子說起了小微基金的故事。沒想到,兒子也興致勃勃!鞍职,你以前和我聊過基金,說的是世界上一些大企業都會設立自己的慈善基金來做好事。沒想到,我們普通人也可以設立。” 兒子更是主動提出:“爸爸,要不你那個基金就歸我吧,以后我來出錢。”張先生說,兒子有個“小金庫”,每年過節長輩給的壓歲錢都存著,的確也能支持這個基金運作下去。 他提醒兒子:“基金給你了的話,你就要負起責任來。”“沒問題!”兒子頗有擔當地承諾。 “成立基金后,對慈善這塊的關注自然也比過去多了。上次,看到《寧波晚報》報道了小孩從高樓掉下,家里無錢醫治,我也聯系市慈善總會的工作人員,從基金中劃一筆錢幫幫他!睆埾壬f,自己也在朋友圈里介紹了小微基金。一些工作忙,沒空單獨成立基金的朋友們也借助自己的這個基金來奉獻愛心,助力慈善。寧波晚報記者王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