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侖戚家山街道的小浹江北平路旁,寒風凜冽,李大姐在燃起的火盆上方掛滿了臘腸和臘肉,今年是她在此開電瓶車維修店的第9年。店門外幾十米處,是臨江300米長的生活污水管網改造工程。 “以前這里的河面上,總會看見黑綠漂浮物,遇上悶熱天,味道很大。”得知春節后改造工程就會完工,一旁的江水將更清爽,李大姐笑著說:“那太好了,這里開店環境更舒服了。” 小浹江從戚家山街道橫穿而過,同樣穿過整個街道的還有一條主要水系,即青峙河水系。“青峙河水系沒有外來水源,污染治理難度大。”戚家山街道相關負責人說。該街道是北侖開展“污水零直排”創建的先行試點之一。與其他街道不同,這塊18.6平方公里的面積是全市開放開發最早的區域,集聚著300多家工業企業,同時也是北侖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區域,轄區所有行政村基本完成整體拆遷。 記者了解到,針對青峙河區域企業規模大和相對集中的特點,戚家山街道率先推行“企業河長制”,由該區域的企業擔任相關河段河長,水岸同治,并邀請了專業治水公司同步治理水系污染,最終將工業廢水、生活污水、雨水全部截污納管。 在生活區塊,該街道對普通民宅和商品房的生活污水分別集中納管,實行雨污分流。 “‘污水零直排’關鍵在雨污分流、截污納管和綜合治理上。”這位負責人說。經過兩年多的創建,該街道的污水和雨水管道、溝渠、出水口等已基本實現雨污全分流全覆蓋。千噸污水排放量以上的企業(占整個街道污水排放的90%)全部領取了排污許可證。街道內超過半數河道完成清淤。 近日,記者來到該街道的小浹江支流旁,河道清淤還在進行中,右手邊的房屋有九成以上完成拆遷,這是小浹江渡頭段河岸整治工程。“以前這里有21個排水口,河道兩邊的民房污水全部直排河道,接下來河道兩邊的污水管線鋪設完成后,生活污水直排現象將不再有。”街道城建辦主任張一傲介紹,這項整治工程總投資4000萬元左右,將于年底完工。 “兩年多來,這個街道的河道與水塘被‘翻了個底朝天’。”北侖區“五水共治辦”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戚家山街道全域治水,最顯而易見的成果就是,小浹江成了“全省最美河道”,“母親河”青峙河邊有了釣魚人。 戚家山街道是北侖全域化推進“污水零直排”創建的典型案例。“北侖全域污水零直排創建的做法值得全市推廣。”市治水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北侖是全市“污水共治”啟動最早的區域,去年投入2.7億元,完成74個項目。該區域地表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11個區控以上監測斷面功能區年均值達標率為90%,比前年上升了23%。 寧波日報記者馮瑄 通訊員 王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