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在慈溪市主城區北側,規劃面積1.2萬畝的坎墩都市農業創新示范園果蔬飄香,生機勃勃。瑞林果蔬農場內,火龍果、無花果掛滿了枝頭,豐收的景象讓青年農創客徐特佳喜上眉梢。 瑞林果蔬農場創辦于2011年,占地面積50畝,以種植熱帶水果為主。眼下,農場主徐特佳打算再流轉80畝土地,滿懷信心探索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近郊型農業新模式。 慈溪坎墩街道農辦余主任告訴筆者,坎墩都市農業創新示范園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土地流轉。目前示范園已流轉土地9000余畝。據了解,作為“十三五”慈溪市農業兩大市級主平臺之一,園區已建成大學生創業農場15家,吸引青年大學生農創客38位,土地年收益畝均兩萬元,是普通農場的4倍。 土地流轉為發展現代農業奠定基礎 加快土地流轉,推進農業經營規模化,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近年來,我市創新流轉模式、優化流轉服務、完善保障機制,擴大總量,整合存量,提高質量,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為我市現代農業發展和綠色都市農業強市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農村土地流轉面積151.6萬畝,占農戶家庭承包面積的69.3%,比全省平均高12個百分點;規模經營率69.2%,比全省平均高出14個百分點,均居全省第一。主體多元化、形式多樣化、流轉規范化,這些土地流轉過程中形成的“寧波經驗”得到各級領導的肯定。 奉化西塢街道茗楊村土地過去多為散戶經營,一度出現“有地無人種、有人無地種”的人地矛盾。2014年,該村成立土地流轉服務站,拉開了村級委托土地流轉的序幕。全村流轉承包土地1230余畝,占本村承包土地面積的82.9%,流轉期限10年。村級組織將農戶流轉來的土地通過交易中心流轉給種糧大戶,實現連片規模經營。茗楊村還在流轉合同中約定,流轉土地只能種植糧油作物,有效控制了農戶發展草坪、花卉等經濟作物的現象,提高種糧面積,優化農業結構布局。 模式創新讓流轉土地“活起來” 這幾年的事實證明,土地整村整鎮連片委托統一流轉是提高土地流轉規范性、穩定性和附加值的最有效方式。 我市各級部門通過政策上的適當傾斜,引導條件成熟的鎮、村開展整鎮整村連片委托流轉,統一規劃整理,改建提升基礎設施,統一布局,統一引進經營主體,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尤其是對那些基礎條件較好的鄉鎮,農業部門積極引導其在整村委托流轉的基礎上,由鄉鎮(街道)政府出面,在一個區域內統一規劃布局,引導片區內農戶將土地經營權統一流轉,實現鎮域跨村整片流轉,引進項目統一開發。鄞州區姜山鎮55個建制村中,有50個村開展整村流轉,涉及面積6.8萬畝,基本實現整鎮流轉,為該鎮申報省級現代農業園區項目創造了良好條件。目前姜山鎮現代農業園區項目已列入今年的省級現代農業園區創建名單,項目包含“一核、三園、多點”,規劃總面積10萬畝,項目總投資6.3億元。海曙區古林鎮蜃蛟片統一流轉8000畝土地,打造農業農村部全國數字精準農業示范區。江北區甬江鎮統一流轉3000畝土地,打造“農業達人小鎮田園綜合體”。 我市還積極鼓勵農戶以土地經營權入股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探索土地內股外租、作價入股等土地股份合作形式流轉土地,形成“土地變股權、農戶當股東、收益有分紅”的較穩固的土地流轉模式。目前,全市已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37家,入股土地2萬畝。周巷綠昇土地股份種植專業合作社由慈溪寶綠蔬菜專業合作社以30萬元現金入股,182戶農戶以305畝土地經營權入股,作價150.7萬元,農戶每年獲500元每畝保底分紅,年底提取10%風險金后,按入股面積再對剩余利潤進行分配,該合作社近年來每年產值300萬元左右,2017年農戶每畝股權分紅465元。 針對農業經營主體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我市爭取農業農村部組織開展的土地經營權登記抵押貸款試點,江北、奉化、慈溪、象山、鎮海五地開展承包地經營權抵押貸款,累計抵押900余宗,累計放貸總額6.4億元。其中,慈溪市作為全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縣,累計辦理流轉土地經營權證309本,發放貸款總額5.9億元。 規模經營吹響“產業振興”的集結號 土地流轉吹響了土地規模經營的集結號,轉出了現代農業的艷陽天和“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美”的金色畫卷。市農業局負責人表示,大力推進整鎮整村連片統一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建立健全農業經營體系是推進“產業振興”的基礎,也是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制度創新。通過整鎮整村連片集中流轉,強化了現代農業的要素集聚,使之成為綠色都市農業強市建設的主平臺、新載體,成為鄉村振興的引領區、產業融合發展的先導區、現代技術與裝備的集成區、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樣板區、新型經營主體“雙創”的孵化區、體制機制創新的先行區。 到今年底,全市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將基本完成。對農民來說,承包關系將進一步穩固。農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各地要抓住契機,充分發揮鎮、村牽頭作用,繼續推廣整村流轉、跨村連片流轉、整鎮流轉和土地股份制等行之有效、宜于推廣的模式,延長土地流轉期限,提高流轉至二輪期末的面積比例,同時優化結構布局,強化統籌規劃,使土地流轉形成的規模經營符合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 市農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到2020年,全市將培育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300家以上、示范性家庭農場300家。全市土地流轉率和規模經營率達到70%,其中經營面積100畝以上的占規模經營面積的52%。 記者孫吉晶 通訊員康莊 嚴程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