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寧波網訊 昨天上午,寧?h舉行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儀式,15個項目涉及文化、教育、交通、養老、工業等多個領域,總投資50余億元。這是今年以來該縣重大項目第三次集中開工,目前,125個計劃新開工項目已動工78個,為寧海經濟社會追趕跨越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項目支撐。 優化投資結構,讓民間投資成為“源頭活水”,這是寧海投資領域出現的一大亮點。今年以來,寧海堅持“項目為王”,開展重大項目高質量、高效益“雙高攻堅”專項行動,有的放矢優化投資結構,引導民間資本投向新興產業、城鄉建設、社會民生等領域。同時對照全市“6+1”結構性指標檢測考核體系,調整縣級有效投資考核辦法,建立有效投資運行監測聯席會議制度,穩步提升民間投資結構占比,確保高新技術、交通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和公共設施、建安工程等6個關鍵領域民間投資項目快速落地。今年前8個月,完成民間項目投資占年度計劃的52.8%,民間投資增幅和占比分別達到33.9%和46.4%。 寧海創新民間投資參與方式,廣泛吸引各類社會資本參與城市建設。G228寧海西店至桃源段公路工程,項目總投資約35億元,其中以PPP模式引入社會資本31.5億元,工程主線長約19.7公里。該項目預計2022年初建成通車。建成后,對于改善群眾出行條件、加快寧海融入寧波都市圈以及帶動沿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昨天開工的寧海文化綜合體項目總投資約7.8億元,由浙江大豐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和寧?h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共同組成PPP公司,負責項目投資、建設和運行。據測算,通過創新引入社會資本參與,項目運營期內綜合成本比政府自己建設、運營、維護節省8000萬元。 寧海還強化服務保障,通過完善行政審批提前介入、窗口集成、模擬審批、容缺預審、審批代辦、審批法庭等工作舉措和機制,加快實現變“企業跑”為“數據跑”,為企業重大項目建設全程提供“店小二”服務,決不讓項目卡在審批上、耗在審批上,給民間投資主體吃下“定心丸”。(記者孫吉晶 寧海記者站蔣攀 通訊員童曉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