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海洋文化與大陸文明交相輝映,成就了當下東海港城的精彩;這里是魅力非凡的濱海新城,依托優質旅游資源和獨特的新旅游業態,山、海、沙、港、城相互融合,展示著“海絲起點·精彩北侖”的生機與活力。江蘇滾筒輸送機 站在中國港口博物館的現場,意大利羅馬國家博物館執行館長米蕾拉·塞羅倫齊感慨萬千,“最大的心愿就是在有限的展期內,把古羅馬的港口故事講述給更多的中國觀眾! 11月28日,北侖區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走進上海,一線攬客。上海市徐匯區文化和旅游局調研員王逸動情地說,北侖有著離上海最近的海灘,雙方旅游資源互補性強,希望建立共贏互惠的長期合作關系。 讓文化走向“遠方”,讓旅游更有“詩意”,讓賽事產生更多溢出效應……在“一帶一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下,文旅體融合不僅是北侖旅游的“流量擔當”,更成為當前北侖魅力的最佳注腳。 -一館一秀,向海而生 北侖春曉,明月湖畔。由工程院院士程泰寧設計的中國港口博物館,遠遠看去似帆似翅,也似一雙仰望星空的眼睛,望的是古今,通的是天下。 不久前,由中國港口博物館聯合五家意大利博物館舉辦的“向海而生:古羅馬海港的傳說”特展向市民揭開了神秘面紗。 想象一下,我們從北侖啟程,穿越千年時光,坐在一艘牽引前行的考迪卡里亞船上,沿臺伯河水道軸線行進,在一個個古羅馬帝國的重要港口上,進行著海外貿易,這是何等的沉浸體驗。 此次展覽是中意文化合作機制重點項目之一,開幕式上意大利羅馬國家博物館與寧波中國港口博物館簽訂了友好博物館共建協議。 講海洋故事、訪珍貴文物、談港城互動……保護文化遺產和傳播港口文化并重,位于北侖的中國港口博物館如一部工具書,適合所有人翻閱。作為由國務院正式命名的我國規模最大的“國字號”港口專題博物館,港博也是寧波唯一國字號博物館。開館五年間,港博接待觀眾256.6萬人次,講解服務5180場,官方網站瀏覽量126萬余次,早已成為海絲路上的城市客廳。目前,港博已完成國家4A級景區的創建準備。江蘇滾筒輸送機 海定則波寧,無數流光溢彩的故事在此沉淀。而在距港博十余公里處,一臺大秀卻將它們一一喚醒——天一生水的書香古韻、驚濤駭浪的海上傳奇、十里紅妝的濃墨重彩、斑駁鼓樓的晨鐘暮鼓……一幕千年,有著道不盡的過往和深情。 “甬秀·港通天下”是中國首部航海主題秀,由博地集團投資4億,全秀分為船謠、送別、啟航、秘境、抗盜、絲路、夢嫁、驚濤、喊海9個篇章,次第呈現了河姆渡文化、海上絲路、十里紅妝等場景,整個演出高潮迭起,令人贊不絕口。據統計,截至目前,“甬秀·港通天下”演出已超過700場次,觀眾人次約60萬,成為外地游客來甬觀賞的首選劇目。 -賽事之城,融合創新 提起北侖,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中國女排主場。就在今年6月和8月,北侖連續承辦了世界排球聯賽和東京排球資格賽兩個世界級排球賽事,票務銷售呈現井噴式,現場一票難求。 “今年的票務銷售額創下近十年來的新高,線上增幅達到9.5倍。”北侖區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副局長陳國平說。賽事期間,可容納6500人的北侖體藝中心吸引了各地球迷前來觀戰。盡管是在工作日,世界女排聯賽上中國隊三場比賽的上座率仍超九成,末輪的冠軍之戰更是接近爆滿。“作為中國女排的娘家,我們正在深挖女排賽事文化,建立了女排榮譽陳列館,在賽事中加入體育展示內容,營造濃厚的賽事氛圍等等。” 與此同時,隨著越來越多的品牌賽事落戶北侖,體育附加值也逐漸突顯。比如除了女排賽事,北侖體藝中心還相繼承辦了包括中國乒乓球俱樂部超級聯賽、音樂會、國際男女籃球挑戰賽和CBA聯賽在內的各項大型賽事及文藝演出,“北侖”這個名字被更多人所熟知。 體育+旅游、體育+文化,針對文旅體多元融合,北侖正全面發力。近年來,隨著寧波國際賽道、萬博魚游艇碼頭、梅山灣皮劃艇基地、斯達克水上運動俱樂部等高端運動設施場地的相繼建成,游艇、帆船、賽車和旅游演藝等眾多高端旅游新業態百花齊放,“賽事之城”北侖開始披上了時尚休閑體育的外衣,走上文旅體全面融合新路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