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寧波網記者 張燕 滬、蘇、浙、皖,從來沒有任何時候,像今天一樣,拳頭捏得這么緊—— 前天晚上,《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乍一發布便立時沸騰,35.8萬平方公里土地上,將承載國家使命。 記者注意到,《綱要》11次提及“寧波”,更6次提到“甬”—— 杭紹甬一體化、通蘇嘉甬、滬甬、甬臺溫福、滬舟甬、杭紹甬智慧高速公路。 在這六個“甬”字里,有五個都是交通項目! 互通互聯,這樣一個周身“血脈暢通”的寧波,如何在國家戰略中,擔當起使命,又如何在“血脈暢通”中,引擎轟鳴,動力強勁? 一組有意思研究數據 在人們看來,無論是粵港澳大灣區、還是協同發展的京津冀,“1小時交通圈”都被視作都市圈或城市群的“標配”。 對于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而言,1小時交通圈——與上海的1小時交通效應,有足夠多的想象空間。 在長三角主要城市中,蘇州與上海的通達時間最短,高鐵最快為23分鐘。目前,蘇州與上海之間日均有200余對高鐵通行,這也使蘇州成為與上海溝通“最密切的城市”—— 每天,有130萬人次來往于蘇州與上海之間,人文交往帶來經濟繁榮,蘇州在2011年就躋身“萬億俱樂部”,去年GDP達到了1.85萬億元。 “我們做過統計,越是通勤時間短的城市,與上海的交往越密切。”市現代物流規劃研究院高級經濟師戴東生告訴記者,無錫、嘉興、杭州等與上海通勤時間1小時以內的城市,與上海的人員日均流動25萬至50萬人次,相比之下,同為江蘇城市的南京與上海間的最快通勤時間為1小時,日均人流為19萬人次。 “交通是加強人流的關鍵因素,而人流帶來物流、經濟流,交通是做好長三角一體化這道‘應用題’的基礎!贝鳀|生介紹,因此《綱要》專門有一章提出要提升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并把協同建設一體化綜合交通體系作為重要內容。 一“路”奔跑直擊短板 一句“阿拉”,讓寧波人與上海人,心領神會。 三分之一的“老上!倍加袑幉ㄓH戚。即使現在,每到清明時節,鐵路上海局都會增開上海至寧波的“掃墓踏青專列”。 然而,在寧波人和上海人之間,一種“距離感”,卻上心頭—— 寧波與上海之間只有150公里,但高鐵要110分鐘,需要繞行杭州,走的是杭甬客專一個通道;滬甬之間的高鐵,日均僅有50對左右,每天兩地間的雙向流動人口為12萬人次。相比與上海有400公里的合肥,到上海的時間也僅為120分鐘,兩地日均人流達到了9萬人次。 高速公路方面,雖有杭州灣跨海大橋一橋飛躍天塹,“拉直”了寧波與上海的距離,但兩地的交通時間仍然不短,而且,杭州灣跨海大橋面臨著不久后的飽和。 奮起直追! 最關鍵的交通項目便是鐵路。去年初,中國鐵路總公司和省發改委在我市組織召開了滬嘉甬鐵路跨杭州灣通道規劃方案研究專家論證會,滬嘉甬鐵路項目成為我市融入長三角的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