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質量發展時代,寧波的目標清晰、路徑明確——依托雄厚的制造業基礎,大力發展戰略新興產業,突破一批“卡脖子”技術難題。 面對未來的這片星辰大海,回歸的甬商們正在向著轉型升級的縱深、新經濟的高地勇往直前。 向新制造的戰略出發 2019年6月,著名財經評論員葉檀在其公眾號推送的圖文頭條中刊發了《杭州灣高端裝備第一城,原來尷尬,現在居然有點驚艷!》一文,盛贊寧波戰略新興產業帶動力強,成為杭州灣大灣區中創新能力領先的一極。 寧波戰略新興產業的崛起,離不開甬商的開拓進取,同時也吸引著更多的甬商回歸寧波,在這片熱土上繼續書寫輝煌。 在集成電路產業,江豐電子20年扎根寧波,成就了高純度濺射靶材大國重器的傳奇;金瑞泓、康強電子穩坐中國半導體材料10強寶座。正是這些成就,讓半導體行業的在外甬商,攜技術和資金回歸寧波,開啟新征程。 華菲女士是老寧波人,浙大畢業后遠赴美國,后成為英特爾芯片首席科學家。2016年,她離開英特爾在硅谷創業。2019年,在朋友牽線搭橋下,華菲回到寧波,帶來了成套的焊球制造工藝與自主研發的量產裝備。 日常生活中,我們拆開電路板時,能看到上面的球狀焊點,這其中就涉及一個特殊的東西——焊球。焊球是集成電路封裝過程中的關鍵材料,盡管這個市場很小,全球一年的市場規模僅30億元,但我們同樣受制于人。 正是看到了這一點,華菲博士回到余姚創辦了寧波華芯電子科技公司,為中國芯貢獻自己的力量。 秦嶺博士也是一位為寧波芯崛起而努力的奠基人。這位“國家千人計劃”人才,曾與伙伴一同創辦了展訊通信。如今,展訊通信已經是中國最大的通訊芯片設計供應商。后來,在江豐電子董事長姚力軍博士的引薦下,秦嶺來到余姚,成立寧波芯路通信公司。近10年里,他自籌資金五六千萬元,研發出國內第一個車載MCU芯片,并通過國際認證。 在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科學等新制造領域,甬商也紛紛回歸寧波,向“新”出發。 西安交大錢旦博士,帶著他全球領先的復合金屬涂層回到鄞州,開辦寧波云涂科技有限公司;明峰集團的潘華素夫婦,用賣水泥的錢造尖端醫學影像設備CT、PET-CT,干成了比造飛機還難的事,并將核心芯片的研發制造落戶杭州灣新區。這些甬商生動地詮釋了,寧波是戰略新興產業發展的沃土。 向轉型升級的縱深出發 寧波擁有雄厚的制造業基礎,這毋庸置疑。但同時,寧波也有著量大面廣的傳統制造業。這些企業轉型升級的步伐扎實迅猛,代表著甬商一如既往的進取精神。 通過智能化、綠色化、品牌化等方式的洗禮,寧波傳統制造業不斷加快轉型升級,老樹開出新花。目前,全市近95%規上企業已實施智能化項目,傳統制造業企業生產效率平均提高60%以上;借助“畝均論英雄”改革,2019年前三季度寧波規上工業畝均稅收達35.4萬元,同比增長15.7%;畝均增加值112.1萬元,同比增長11.5%。 四明大地,一場傳統制造業蝶變的大戲,正在精彩演繹。在這輪轉型升級的大潮中,回歸的甬商們提供了強大助力。 2018年寧波工業互聯網研究院落戶,僅兩個月便推出國內首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SUPOS工業操作系統。 同年落戶寧波的和利時工業互聯網平臺,在一年多時間里,客戶已逐步拓展至全國,開始輻射全球。 同樣是在一年多時間里,和利時在慈溪市和寧波國家高新區分別布局了PLC硬件生產基地和工業互聯網平臺公司,并已為國內某家電巨頭提供了生產制造環節的工業互聯網整體解決方案。目前在機械、石化、家電、軌道交通、電氣等行業的數字化解決方案領域擁有著領先實力。 2019年,和利時集團完成了海底撈智能全流程后廚、中石化海南煉化二期100萬噸芳烴項目全流程智能工廠等項目。這些項目的成功也讓寧波企業對和利時服務本地工業數字化的能力更添信心。 和利時集團董事長、CEO邵柏慶說,作為寧波人,很高興為家鄉發展貢獻力量。他表示,寧波的產業基礎、投資環境、服務效率全國一流,和利時科技集團愿運用全球創新資源和自主創新能力,促進寧波制造業與互聯網加快融合,推動寧波制造業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升級,助推寧波智能經濟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