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種了三十多年的蔬菜,沒想到不撒化肥,不噴農藥照樣能種出好吃的蔬菜,真是萬萬沒想到。”奉化區江口街道周村蔬菜大戶周士龍今年68歲,當了半輩子的農民,今年5月份開始,他第一次試種“酵素蔬菜”。 起初,村里沒人愿意干,大家都覺得這簡直是“天方夜譚”,周士龍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沒想到“酵素蔬菜”一下子火了,地里的蔬菜還沒成熟就被預訂一空。 試種“酵素蔬菜”遭冷遇 周村是奉化傳統的蔬菜種植村,當地很多農民都種植蔬菜,周士龍是村里的蔬菜種植大戶。 種植“酵素蔬菜”的想法,是江口街道副主任葛靜君提出來的。她接觸酵素好多年了,平時將酵素加入各類洗滌劑,使用效果不錯。去年,她在周村開辟了一個環保酵素基地,收集農家的廚余垃圾和菜葉等果蔬廢棄物,制作環保酵素,制作了30余桶。 她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基本上12.5公斤田園垃圾添加一定比例的紅糖和水等,發酵三個月以上,就能制成一桶60公斤裝的酵素。 4月初,周村聯系了十幾個農民想做“酵素”試驗田,結果他們無一例外都拒絕了。“不用化肥,不用農藥,我當了一輩子農民,這種事沒聽說過!”“不打農藥,青菜都被蟲吃光了,怎么長?” 對當地農民來說,“酵素蔬菜”完全是一個新鮮名詞,他們都不愿冒險。 老農民這次真服氣了 周士龍是當地的蔬菜種植大戶,村干部找到他的時候,起初他和大多數農民一樣,回絕了。無奈之下,村里想出了一個折中的辦法——每年支付6萬元租金,租下4畝地,周士龍負責日常打理。 就這樣,當了半輩子農民的周士龍第一次嘗試種“酵素蔬菜”。 4畝地的規模,他陸續種了黃瓜、青菜、茄子、菜椒等七八種蔬菜。乍一看,酵素蔬菜和普通蔬菜并沒有兩樣,但走進大棚,卻能聞到陣陣清香。 “這里不用農藥、化肥和除草劑,酵素能統統代替,但種酵素蔬菜,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照顧。”周士龍告訴記者,以前除蟲劑噴一次可以頂10天時間,但用酵素基本上2—3天就要再噴一次。現在,他每天5點多就開始在大棚忙碌,一天要工作10個小時左右。 經過多次試驗配比,周士龍摸索出了一套有效的栽培模式,高濃度的酵素液用來除蟲,低濃度的則可以施肥。這幾天,大棚里的黃瓜秧要授粉,他使用大蒜酵素噴灑。“大蒜氣味強烈,可以驅蟲,我們做了大蒜酵素,效果非常明顯。”最讓他意外的是,大蒜酵素能輕松應對青枯病。 品質好,蔬菜被預訂一空 6月初,試驗大棚的頭茬青菜收割了,送進食堂炒菜,大伙一嘗,都被驚艷了。用葛靜君自己的話說,口感鮮中帶甜,仿佛嘗到了老底子的味道。 用酵素液栽培的青菜,生長期要比之前長7天,但“身價”卻能漲一倍。一般,市場上的普通青菜8元/公斤,而“酵素青菜”能賣到16元/公斤,現在,試驗田出產的青菜,被當地一家餐飲店收購,西紅柿、茄子等還沒有成熟就被預訂一空。 “酵素液幾乎零成本,可以為農戶省下一筆不小的開支。”葛靜君計劃在周村試驗不同類型的酵素肥料,擴大試驗田面積,發展蔬菜配送服務,將周村打造成一個“城市有機菜園”,幫助菜農增收,走一條鄉村振興的特色路。 寧波晚報記者薛曹盛 通訊員毛超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