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21世紀經濟研究院聯合發布《2020年中國296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營商環境報告》。排名前列的,仍是“深北上廣”四大一線城市,其次是重慶、成都、杭州、南京、長沙、武漢、西安等區域中心城市。寧波的排名緊隨其后,居全國第12位。 報告衡量營商環境的維度,分為軟環境、市場容量、生態環境、社會服務、基礎設施、商務成本等一級指標。城市能吸引多少人才?有多少四通八達的航班?出門辦證要花多少時間精力……這些方面,寧波的表現可圈可點。 “軟環境”名列前茅 “軟環境”是這份報告中權重最大的指數,包含人才吸引力、投資吸引力、創新活躍度、市場監管四個大類,寧波都交出了不錯的答卷—— 2019年,寧波的常住人口新增34萬人,僅次于杭州、深圳、廣州,數量高居全國第4。同年,全市全部單位在崗職工的平均工資為7.63萬元,比浙江省平均水平高出4759元。 在人才們因行業前景、生活性價比“用腳投票”時,寧波的市場主體數量已于2019年11月突破100萬家,號稱“平均每8個寧波人中,就有一個老板”,體現民營經濟的強勁活力。 即便是疫情期間,寧波的招商引資力度并未斷檔。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畢馬威、世界500強企業沃爾瑪旗下的“山姆店”二店都于今年在寧波開業,而阿里寧波中心、華為寧波鯤鵬生態產業園等互聯網巨頭也紛紛落地。 根據報告, 2020年軟環境最好的前五名是深圳、廈門、杭州、西安、北京。報告也指出:“不同的城市都有自己的優勢和短板,如北上廣深創新創業活躍,但是包括土地在內的要素價格太高。一些城市基礎設施以及社會服務是短板,但生態環境好,適合發展旅游、養老、健康等產業。” “市場總量”位居全國第10 那么,寧波有哪些地方值得“取長補短”?報告指出,寧波的“市場總量”指標位居全國第10,與杭州、蘇州、成都、天津排名接近。 作為長三角南翼經濟中心,寧波地處“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連接國內、國外兩個市場的樞紐節點,有著廣闊的商機。 背靠世界集裝箱吞吐量第三大港,大量周邊城市生產制造的貨物經由寧波,得以銷往龐大的全球市場。截至12月21日,寧波舟山港年集裝箱吞吐量首次超過2800萬標準箱。 同時,來自全球各地的大宗貨物、進口商品,也能通過寧波口岸連接至長三角的廣闊腹地,給全國消費者創造“買買買”的機會。 不過,從生態環境、商務成本維度看,相對于一二線沿海城市而言,一些地處邊遠的城市排名更為靠前。比如,銀川、昆明是商務成本最低的兩大省會城市,和當地電價較低有關;而房價收入比的冠軍花落鶴崗、石嘴山;生態環境指數的三大“王者”,則是陽江、景德鎮、江門。 報告建議,在基礎設施方面,各城市需要盡快建立高鐵、城際鐵路、市域鐵路、地鐵、輕軌、吊軌、單軌等多層的軌道交通體系,“所有的一二線城市需要規劃至少兩個機場。”對寧波來說,北接慈城、南接東錢湖的4號線開通,給了城市互聯互通的可能,而寧波空港口岸也在力爭打造東北亞國際物流集散中心。 報告還指出,建議部分城市提高研發的財政支出扶持力度,促進專利申請獲得專利授權,在體制、制度、文化等多個層面支持科技研發的發展。 寧波晚報記者嚴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