紛紛春雨中,暮春四月來了,綠茶也迎來了最為金貴的高光時刻。在鐘情綠茶的江浙一帶,明前茶已然成為綠茶最高規(guī)格的代名詞。記者近日走訪市場時發(fā)現(xiàn),明前綠茶行情走俏,進入了銷售旺季。不過受天氣影響,今年寧波地產(chǎn)綠茶品牌有所減產(chǎn)。 連包裝都賣瘋了 滾筒輸送機 www.nbstzs.com www.ysmusicbox.com.cn “這批是到北京的,快遞馬上到了,分得快點。”金鐘茶城B館一家經(jīng)銷店里,年輕的張琦聰正和其他店員麻利地整理著店里剛到的安吉白茶。盡管才上市沒幾天,但店里的安吉白茶已經(jīng)銷掉了不少。 “現(xiàn)在明前茶進入了銷售旺季,一天能賣出一百多斤,好的時候有兩百斤左右,店里訂多少就能銷出去多少,90%都是寧波本地人買的。今年龍井、安吉白茶這些比較受歡迎的綠茶品質普遍不錯,因為人工等前期成本的上升,價格大概上漲了10%左右。價格在七八百元一斤的茶葉比較受歡迎。”張琦聰說,近幾年綠茶的銷量穩(wěn)中有升。 相較之下,寧波土生土長的綠茶品種今年遭遇了“產(chǎn)量瓶頸”。因為天氣原因,望海茶、奉化曲毫等品種的抽芽情況大都不太理想,因此產(chǎn)量也降低了不少。“目前的采摘量僅能滿足老顧客的需求,我們也不敢大張旗鼓地推銷,就怕供不上貨。”一位經(jīng)營望海茶的經(jīng)銷商表示。 除了線下實體門店,隨著電商的發(fā)展,如今線上的綠茶生意也很不錯。80后的王文佳是個“茶二代”,因為家里的茶葉生意越來越好,從去年開始,她就幫著父親打理自家店里的生意,主要負責線上銷售。 “北京、上海、山東等地都有我們的客戶,這段時間最多的時候一天能賣出5000多份。而且現(xiàn)在懂茶的消費者也越來越多了,有些鉆研得比我們還透徹。”王文佳說。 不僅是到店的茶葉“留不住”,配套的禮盒也“賣瘋”了。在茶城一家專售茶葉禮盒的包裝店,記者了解到,在不到兩周的時間里,店里5000多套“明前龍井”包裝禮盒已經(jīng)售空。這還不包括自有品牌包裝的西湖龍井,綠茶受歡迎的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售價幾乎10年未大漲 不過有意思的是,盡管銷量不錯,但不少經(jīng)銷商卻表示,相比其他茶類,綠茶的利潤實在太低,售價幾乎也是10年未有大變動。 李良慶是寧波一家奉化曲毫專賣店的負責人,從業(yè)10多年的他告訴記者,一方面因為綠茶“生命周期短”,不易長期保存,不具有保值功能,而且炒作營銷的比較少,導致綠茶價格多年沒大幅上漲;另一方面采茶的人工成本卻一再增加,如此一來讓綠茶的利潤變得極為微薄。 “十幾年前,明前的綠茶就可以賣到2000元一斤,但當時的采茶工人每天工資只要5元錢左右。而現(xiàn)在,200多元一天都不一定叫得到人,但綠茶價格卻幾乎沒怎么大漲。相比較之下,云南普洱、福鼎老白茶、武夷巖茶的身價則飛漲了許多。” 他的說法也得到了寧波東亞茶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竺濟法的認同。“因為綠茶歷史悠久,飲用人群較大,懂的人也多,因此沒有太多做文章的空間。而且一般經(jīng)銷商總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綠茶保存要求高,經(jīng)營成本就跟著上去了,遠不如那些保存要求沒這么高且存得越久越能增加身價的茶,所以茶商很少為它制造話題做營銷,也讓綠茶利潤少且透明度高。” 寧波晚報記者黎莉文/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