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請托、結算不清、虛報冒領等,是農村集體臨時用工普遍存在的“頑疾”,也是基層信訪的常見事項。昨日,寧海縣紀委最新統計數據顯示,自試點推進規范臨時用工舉措半年來,“首吃螃蟹”的長街鎮、橋頭胡街道共發生臨時用工1170筆,無一起信訪投訴。滾筒輸送機 www.nbwyjx.com 短截、疏剪、摘心、抹芽……這幾日,長街鎮山頭村正在進行村里花木修剪工作。沒了以往的“打招呼”“托人情”,也沒了“臨上陣”前找人的慌張和隨意。上會討論、從村臨時用工庫中匹配人員、公示、啟動,所有事項有條不紊。 “基層涉紀信訪,與工程有關的大約占到三分之一。其中,不少涉及臨時用工。”長街鎮紀委書記陳健介紹,以往臨時用工大多一年一結,因周期較長,有些記錄又不規范,就很難對工時、工種、用工人員進行核實。 橋頭胡街道紀工委曾接到信訪,去年一名網格員在結算上一年度臨時用工時,一次性上報196工,按照每工160元計算,總共3.1萬余元。村民有疑問,該網格員又列不出具體事項,遂產生信訪。 為從根本上緩解臨時用工“頑疾”,鏟除容易滋生違規、違紀問題的土壤,去年年初,在寧海縣紀委指導下,長街鎮紀委和橋頭胡街道紀工委展開走訪調研,梳理出了臨時用工的常見問題, 包括結算不清、虛報冒領、厚親優友、濫發補貼等。并在此基礎上,探索出臺村級集體臨時用工管理辦法,對用工條件、入圍程序、考核管理、用工程序等進行了規范和細化。 根據該辦法,村集體臨時用工采用入圍制,即根據村常住人口來確定入圍人數,如常住人口在1000人以下的,村衛生保潔類入圍人員不能超過20人,施工建設類不超過15人。備選人員采用自主報名和群眾推薦兩種形式,經村務聯席會議審核后提交黨員大會、村民代表會議最終確定。每次用工,需經提單、核單、派單、監單、曬單、結單六道程序,環環緊扣織密防控網。并且,每半年對入圍人員進行考核,連續三次無正當理由不參與用工、累計兩次被村民投訴等,都會被淘汰。 不僅如此,寧海縣紀委還依托村級小微權力36條多跨場景應用和“監督一點通”平臺,迭代升級臨時用工子場景,形成用工審批、公開、預警、處置、報賬、評價的運行監督閉環,實現村級集體臨時用工全環節線上監管、全過程公示公開,有效杜絕了暗箱操作、管理漏洞。 “臨時用工不規范,是清廉村居建設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我們的探索,讓‘小工也要競爭上崗,做得不好就被淘汰’的理念,漸入人心。既實現了對村級小微權力的有效監管,也是對群眾高頻訴求的積極回應,更助推了鄉村善治。”寧海縣紀委主要負責人說。(記者董小芳通訊員張晨章紅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