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社區,智能車牌識別系統、車輛管理無人值守設備、智能安防系統“各司其職”;線上辦事,社會保障、醫療健康、安全繳費、電子證明等事項已實現“一站式辦理”…… 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各類智慧城市的應用已深度融入市民日常的生產、生活。 今起,寧波日報報網端推出“智慧城市智享生活”欄目,一起探尋加速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寧波有了哪些新的應用與變化。 醒目的導購屏、實時監測的商品交易數據、可實現追溯的二維碼……區別于傳統菜市場,當你走進象山中心菜市場,充滿數字化氣息的“未來菜場”定能讓你眼前一亮。 借助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象山中心菜市場正推動城市“大民生”與群眾“小日子”的無縫銜接,讓“菜籃子”拎出幸福感。在這里,你不必擔心商品缺斤少兩的情況發生,有問題就能通過二維碼及現場的交易數據進行溯源。 在近日工信部公布的2022年新型信息消費示范項目中,以象山中心菜市場為試點的“未來菜場綜合管理平臺”更是成功入選了信息消費體驗中心方向示范項目。 據介紹,作為一個集批發區、蔬菜區、水產區于一體的多功能菜市場,象山中心菜市場的面積達1.2萬平方米,不僅24小時營業,而且日常活躍的商戶超過800家,日均交易量超過4萬筆,是華東地區交易量較大的幾個菜市場之一。來這里買菜的不僅有企業、餐飲單位的采購團隊,還有不少負責紅白喜事采買的市民及周邊的居民。 然而,由于象山中心菜市場體量大,原先調查商家是否存在缺斤短兩,需要不定時地進行隨機抽查,不僅耗時耗力,而且效果并不理想。對于市民來說,面對品種多、門類廣的海鮮及蔬果,在購買過程中也經常會遇到選擇難、維權難、價格不透明等情況。 面對林林總總的問題,象山中心菜市場通過安裝智能電子秤、信息顯示屏及發放一卡通,讓每個經營攤位擁有了“一秤一卡一平臺”,助力其實現傳統農貿市場向智慧農貿市場的轉變。 “只要商戶使用智能電子秤,其交易數據就會被實時傳輸至后臺,大量真實有效的數據不僅能有效監管商戶,大幅度減少市場缺斤少兩的情況,而且有利于我們進行商品的統籌與調度,以更快的速度應對臺風、疫情等突發情況。”象山中心菜市場場長劉永告訴記者,未來市民還可以掃碼查看商品的新鮮度,精確到水產捕撈上岸后多少小時、配送了多長時間。 不僅如此,通過有效數據的不斷積累,這些數據將成為菜市場、銀行及政府部門最為寶貴的財富之一。比如,通過對數據的分析,銀行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商戶的銷售情況,在盡可能降低風險的同時,為有需要的商戶提供信用貸款。稅務部門也可以根據銷售數據核實商戶的繳稅情況。 “當然,‘未來菜場’的功能遠不止于此。”劉永說,不久前,象山縣商貿集團已與中國移動象山分公司達成合作意向,雙方將深度攜手,不斷做大做強象山中心菜市場“云上菜場、數據菜場、智慧菜場”的品牌。 隨著冷鏈倉儲配送、線上購物體驗、抖音直播帶貨等場景應用的落地,這家菜市場的功能也將進一步完善。按照計劃,該菜市場將通過打造低溫冷鏈倉儲和物流配送中心等供應儲備平臺,緊密聯結大型企業、學校、堂食等終端單位,構建“海洋-港口-農貿-餐桌”產供儲銷鏈條,以“云菜場”的營銷模式,使其成為象山海鮮、蔬果品牌輸出的主渠道與主窗口。 殷聰文/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