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自己的疏忽,差點白跑一趟,特別感謝窗口工作人員為我解決了難題。”高中生小陳拿著剛辦好的港澳通行證說。 國慶節前夕,小陳請假來到市行政服務中心出入境窗口申領港澳通行證,到了窗口才發現自己的身份證落在學校里。工作人員通過辦事窗口電腦端的電子證明共享核查平臺,刷臉驗證了小陳的個人身份信息。小陳順利辦理了申領手續。 這十年,從建設網上辦事大廳到“最多跑一次”改革,再到足不出戶把事辦,寧波公安在全國率先探索打造“無證件(證明)辦事之城”。如今,在寧波,“刷臉辦事”已成為常態。 “刷臉”+“掃碼”,沒有證件也能辦事 2018年以來,在寧波辦事的便捷程度不斷迭代升級。我市針對證件種類繁多、實體證件攜帶不便、重復證明較多等普遍性問題,全力打造“無證件(證明)辦事之城”,成為寧波數字化改革的應用場景案例。 據介紹,市民在“浙里辦-阿拉警察專區”完成實名認證后,即可在寧波全市范圍內享受“無證件”辦事帶來的便利,無論是政府窗口辦事、民警路面核查,還是酒店入住、網吧上網,出示電子證照二維碼,系統就可掃碼自動完成核驗登記。 目前,“電子證照(證明)卡包”內不僅上線了身份證、戶口簿、駕駛證、結婚證、社保卡等27種常用電子證照,還上線了親屬關系證明、有無犯罪記錄證明等9種常用電子證明,有效排解了群眾只辦一件事卻要到處“跑證明”、不斷“掏證件”的煩惱。 市公安局行政審批處處長張哉章介紹,近年來,我市不斷探索電子證照(證明)場景化應用,已從政務服務拓展延伸至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領域,基本形成覆蓋全市的證照電子化應用體系。其中,在政務服務領域,目前已實現市縣兩級行政服務中心、鄉鎮便民服務中心全覆蓋;在公共服務領域,已覆蓋到全市域人口密集的公共場所,縱深延伸至旅館、網吧、郵政、保險、醫院、加油站、典當行、圖書館、水電氣網點、汽車4S店、車輛檢測站、景區窗口等社會應用場景。 截至目前,全市政務服務窗口共出具電子證件(證明)3萬余次,群眾移動應用端“電子證照(證明)卡包”點擊量超1038萬次,基本構建起了“全市域、全領域、全窗口、全事項、多場景”的“無證件(證明)辦事”服務體系。 遠程視頻連線,足不出戶就能辦事 在線下辦事,刷臉代替了身份證件;在線上,市民更是足不出戶就能辦事。海曙白云街道麗雅社區居民胡女士就深切感受到這種指尖上的便利。“不用大老遠跑一趟戶證中心,我打開手機,就把戶口遷好了。”胡女士說。 前段時間,胡女士為了孩子讀書,要把戶口遷到另一處產權房,于是去詢問社區輔警小毛是否有線上遷戶籍的業務。小毛當場指導胡女士打開手機,在“浙里辦”APP上辦理戶口遷移業務。 戶口遷移涉及到具體的政策適用問題,為了確保胡女士能順利完成辦理,小毛還通過遠程視頻雙向導辦系統,連接了市公安局海曙分局政務服務網辦中心的工作人員。工作人員通過視頻仔細詢問、核實證件,指導胡女士準備遷戶資料,而輔警小毛則幫胡女士將證件上傳提交,手把手服務。不到10分鐘,戶口遷移事項就圓滿辦結了。 “群眾辦事最近的距離是指尖能辦,中場的距離是社區、家門口能辦,最遠的距離是辦證大廳能辦。”市公安局海曙分局戶證中心主任王輝說,海曙公安依托網辦中心大數據建設,創新賦能“一村(社)一輔警”機制,已有288個公安政務服務延伸點遍布海曙的社區、村莊、工業園區等。這樣一來,簡單事項由駐村(社)輔警服務提供前端保障,復雜事項則連線遠程雙向視頻網辦中心在線辦,群眾足不出戶就能辦理戶證業務。 暑假期間,辦身份證的人最多。以往,群眾辦理身份證業務,必須到公安窗口,如今由駐村(社)輔警把關,讓“數據跑腿”,網辦中心就能在后臺完成審批,整個流程同樣快捷便利。 據張哉章介紹,從10年前開始,寧波公安就開始建設“網上公安局”,群眾通過網上辦事大廳就能在線辦理交通違法等各類公安業務事項。近年來,寧波公安更是通過建設網辦中心提升服務理念,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手段不斷延伸服務、精簡優化辦事流程,讓群眾少跑腿甚至不跑腿。 寧波晚報記者張貽富 通訊員紀祥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