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寧波市鄞州婺甬輸送設備廠 http://www.nbwyjx.com 關鍵詞:滾筒輸送機 轉載請注明! 中新網寧波6月17日電 (見習記者 李佳赟 通訊員 王國海 華旭露)隨著ipad、智能手機等便攜式設備的普及,課堂上頻現學生“低頭族”,上課效率大打折扣,不少課堂也因此將智能設備納入了“黑名單”,禁止學生在課上使用手機。 但近日,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開設了一個“云班課”,老師不僅允許學生在課上全程使用手機,還在全校范圍內開通免費WIFI,鼓勵學生用手機簽到、聽課、答題,將“互聯網+”的春風吹向課堂。 手機掃一掃 知識點一目了然 在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的《紡織服裝跟單理單》課上,已經就坐的學生人手一臺手機,正目不轉睛地盯著屏幕。原來學生們正等著上課時間一到,就用手機上的簽到功能進行課堂點名。 前段時間,該校老師季榮在網上發現了一款可以用于課堂點名的APP,這款APP擁有手勢簽到功能,點名時,老師一旦公布指定手勢,每名學生就有30秒的時間用手勢簽到。“沒有來的學生就不知道今天的手勢,也就無法完成簽到。”季榮說,“以前,為了監督學生準時上課,老師們都會在上課前點名,但幾十號人點起名來,很浪費時間,手勢簽到就能彌補這一局限。” 當然,簽到只是“云班課”中的一個小細節,課堂手機的功能還體現在瀏覽課程資源、進行知識點復習、完成學習任務等方面。 “你們先進行小組討論,再把討論結果發到手機上。”季老師一聲令下,學生們便以四人一組開始忙活起來。不一會兒,手機的消息提醒聲便此起彼伏地響起,學生的討論結果被陸續發至手機上。 “這些消息每個同學都能看到,如果有小組提出異議,我就會在課堂上提出來讓大家進行討論。”季榮告訴記者。 而該校易斯戴學院的老師姚大斌,還運用微信把包裝技術與設計專業課程教學內容發送到每位同學手上,同學們在下課時只需用手機掃一掃二維碼,課后就能進行重復學習。 教學區wifi全覆蓋 學校為流量“買單” 談起課堂改革的肇始,季榮拿起手機說道,“現在,不要說學生,就是老師自己也放不下手機,為什么不因勢利導,好好利用手機這一媒介進行課堂教學呢?” 這學期初,季榮就開始使用手機APP對課堂進行移動信息化教學。季榮舉了個例子,她可以通過手機在課前花5分鐘編輯幾道習題,再根據學生提交上來的答案,了解上一堂課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這節課的教學計劃。 一段時間下來,季榮感受最大的就是通過手機的合理利用,課堂效率得到了有效提高。甚至,一學期下來,學生的學期進度和學習成效都能在APP里一目了然。到了期末,誰能得高分,誰會被判不及格,就都有了依據。 老師用手機教學提高了效率,學生也覺得積極性被調動,學習更加自主輕松。“以前,老師對著PPT在講臺上講得唾沫橫飛,學生卻在下面聽得昏昏欲睡。現在通過手機,課堂上我們不光是聽,還要隨時配合老師翻看手機,參與性和互動性都提高了很多。”李同學說道。 但是用手機改革教學形式,提高學生自主積極性,由此而產生的大流量會不會成為學生的負擔呢?針對這一問題,季榮顯得一臉輕松,“為了提倡老師融入新媒體教學,學校教學區早就實現了免費WIFI覆蓋,學生完全不用擔心流量問題。” 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院長王梅珍告訴記者:“現在每位同學都有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工具,這些工具既是游戲工具、社交工具,也是學習工具,也能成為教學創新的突破點。下一步學校還將繼續推廣‘云班課’,讓更多的老師用新媒體進行教學。”(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