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湖的湖面上突然出現了大量死魚,保潔人員每天打撈上來近百公斤。公園管理處回應稱,這是市民大量放生所致。專家提醒,放流有講究,盲目放生等于殺生。
保潔員一天可打撈死魚近百公斤
昨天下午3點,記者來到日湖。沿著湖邊走,每走幾步就能看到翻著白肚的死魚漂浮在湖面上,死魚有大有小,大的有一公斤多,品種有河鯽魚、鯉魚、鳙魚等。
保潔員黃師傅正在打撈死魚,他一手拿著長柄網兜,一手拎著黑色垃圾袋,垃圾袋里已經有半袋死魚。他說,近一個星期來,湖面上的死魚突然增多,夏天死魚很快就變質發臭,所以必須盡快打撈,“每天早晚兩班打撈,早班四五點鐘就開始了。一般每天都能打撈四五袋,總重近百公斤。”
據了解,為了凈化水質,每年日湖會投放5萬尾左右的魚苗,60%是白鰱,30%是花鰱,10%是草魚等其它花色魚。黃師傅說,打撈上來的死魚中,有很多明顯不是日湖平時投放的品種。
最近前來放生的人特別多
日湖之所以突然出現大量死魚,日湖公園管理處相關負責人葛先生分析說,主要因為最近放生的人特別多。
葛先生在巡查過程中也多次碰到放生的市民,“他們多是六七十歲的老年人,一批批的,一般用塑料袋拎著魚來放生。三四十歲的青年人也有,他們有的用車拉來好幾箱活魚,直接嘩啦一下倒進湖里。”碰到放生的情況,日湖的管理人員會上前勸阻,有些人甚至和管理人員發生沖突。
“放生是放生者表達善意的一種方式,可他們往往好心辦了壞事。”葛先生說,這些放生的魚成活率特別低,放下去沒多久就死了。這不但加大了保潔人員的工作量,還污染了湖水。
另外,有些市民放生的物種對生態有害。葛先生表示,因為市民放生,日湖里出現了黑魚、鯰魚,甚至還有巴西龜,這些物種生命力頑強,非常兇猛,對日湖里其他物種有很大的威脅,容易破壞生態。“所有這些結果都遠離了放生者的初衷。”
盲目放生相當于殺生
“市民放生雖然是出于一片好心和善意,但從現實情況來說,這種盲目放生其實相當于殺生,所以我們不提倡。”寧波市海洋漁業研究院相關專家蔣先生說。
據蔣先生分析,放生的魚通常成活率不高,這主要是缺氧導致的。目前正值夏季高溫,湖內生物大量耗氧,湖水氧容量不高,而生物數量突然增多,勢必會造成缺氧。另外,這些放生的魚運輸也不規范,被放生前就已經受到損害,放生后的成活率大大降低。還有,有些被放生的魚本身就攜帶病菌,不但導致自身死亡,還會傳染其他原本健康的魚。
蔣先生說,另外隨意放生還有很多壞處。首先,外來物種與土著生物爭奪生存空間,影響土著生物生存。其次,外來物種入侵,會造成種群雜交,造成基因污染。還有,外來物種可能會帶入病原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