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寧波網訊(寧波晚報記者 羅湘波 通訊員 劉揚) 20歲出頭的大學生,經常肚子痛、腹瀉,以為是小毛病頻發,近期到寧波市中醫院檢查卻發現得了“炎癥性腸病”。醫生說,這種病有可能伴隨這個小伙子一輩子。
“炎癥性腸病”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兩種,因為屬于罕見病,很少有市民聽過。但昨天寧波市中醫院消化科主治醫師李江波告訴記者,這種以前醫院每年偶發的病癥,近年來幾乎每周都有人被發現患上炎癥性腸病。
一個月瘦四五斤,對很多正在減肥的人來說很羨慕,可26歲的小陸卻很痛苦。前段時間小陸一吃飯就想吐,發生了2次腸梗阻,左上腹部還老感覺脹脹的。
醫院檢查了好多次,都沒確診小陸患上什么病,最后通過內鏡和小腸鏡檢查才基本確診患上克羅恩病。
這種“克羅恩病”,不少年輕人中招了,甚至有些還是不到10歲的小孩子。
李江波說,目前炎癥性腸病的病因還不是很清楚,影響因素可能包括遺傳、食品過敏和環境的因素。但從國際上和臨床上觀察來看,平時吃得過于干凈,反而更容易得這種病。
其實,人的胃腸道內有著種類繁多的微生物,健康的腸道微生物會在質和量上形成一種生態平衡。打個比方,一盆一直養在溫室里的花朵,給予各種最好的環境,但一出溫室外,則更難存活下去。
“現在,很多孩子父母特別注意孩子的飲食衛生,但有時候過度注意干凈,對孩子腸道發育并不好。”李江波說,炎癥性腸病稱得上是一種“富貴病”,隨著現代生活方式的變化,發病率正在逐年升高。
近年來,隨著城市市民飲食等改變,腸鏡檢查也更為普及,通過腸鏡發現炎癥性腸病患者也越來越多。據悉,病例增長最明顯的克羅恩病,過去市中醫院平均每年才能見到1到2例,如今幾乎每周都會遇到克羅恩病患者。
有研究發現,炎癥性腸病在15至30歲年輕人中是發病高峰,富裕地區、城市、白領階層的炎癥性腸病患病率相對貧窮、偏遠地區和體力勞動者更高。過于干凈的生活環境、西化的飲食和精神壓力等,也可能提高發病風險。此外,吸煙也會明顯加重克羅恩病的病情。
李江波提醒,年輕人別以為經常腹瀉是小事情。如果出現不明原因的反復腹部絞痛、腹瀉、血便、體重減輕等癥狀,尤其是用一般的止瀉、抗感染藥物治療效果不好時,就要考慮炎癥性腸病的可能。這種病癥時好時壞,嚴重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甚至可能會出現腸穿孔,危及生命。
雖然這種病癥發病原因還并不明確,但從臨床上觀察,和生活方式是密切相關。年輕人無論是否患病,都要注意營養均衡,盡量避免進食不易消化的“垃圾食品”,同時注意作息規律和適當運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