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1日在韓國首都首爾舉行。會議發表了《關于東北亞和平與合作的聯合宣言》。
《宣言》指出,“東亞文化之都”項目深化了三國相互了解,增強了文化情感和幸福度,已成為三國文化交流與合作的平臺,我們對此表示贊賞。我們祝賀韓國濟州、日本奈良、中國寧波當選為2016年“東亞文化之都”,并支持建立“東亞文化之都聯盟”,推進“東亞文化之都”開展國際性交流。
甬派注意到,此前的9月29日,2016年“東亞文化之都”評選活動終審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經過公開、公正、透明評審,寧波市當選2016年“東亞文化之都”。文化部副部長丁偉出席會議并講話。外交部亞洲司司長孔鉉佑,“東亞文化之都”評審委員會召集人、文化部原副部長劉德有,評審委員會全體委員以及候選城市代表團成員出席會議。丁偉表示,要充分認識當前形勢下“東亞文化之都”評選工作的重要意義,將“東亞文化之都”評選與城市發展戰略有效對接,將“東亞文化之都”打造成為可持續的國際品牌。希望當選城市切實兌現參選承諾,從機制上完善城市文化建設,深化對外交流,為“東亞文化之都”評選品牌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當選城市將在2016年內,以“東亞文化之都”名義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重點通過文化交流與合作、文化產業合作、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經驗交流與共享,帶動城市和市民更積極地參與東亞區域文化合作。
“東亞文化之都”評選活動是落實中日韓三國領導人第五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達成的重要共識,以及第四次中日韓文化部長會議簽署的《上海行動計劃》的后續舉措,2013年啟動首屆評選,三國每年分別有一個城市當選,中國泉州、日本橫濱、韓國光州為2014年“東亞文化之都”,中國青島、日本新潟、韓國清州為2015年“東亞文化之都”。甬派記者查詢后了解,日本奈良古稱大和,位于日本紀伊半島中央,近畿地區的中南部,東鄰三重縣,西接大阪府,南接和歌山縣,北連京都府,為內陸縣,是日本歷史和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奈良縣土地面積約為3,691平方公里,77%為森林和山地,森林覆蓋率60%,居住面積較少,人口集中在縣北部的奈良盆地及其周邊地區,是日本的人工高產林區,主要產業有纖維產品制造業、木材、木制品制造業等,畜產業也較發達。而濟州島是韓國最大的島嶼,整個濟州島就是一座山。濟州島是一座典型的火山島,120萬年前開始火山活動而形成的島嶼中央,島中央是通過火山爆發而形成的海拔1951米的韓國最高峰———漢拿山(Mt.Halla)。海洋性氣候的濟州島素有“韓國夏威夷”之稱。
綜合新華社、中國文化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