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年底,有關老年人保健食品的投訴就多了起來。市消保委就近期發生的一些案例,發布了相關的消費警示,希望消費者當心各種陷阱,避免上當受騙。 “我父親73歲了,前幾天參加了一家保健品公司組織的免費旅游,回來時買了好幾箱保健品。這些保健品包裝上寫著綠色健康字樣,但是產地、成分都不清晰,還非常貴,一個療程就要600多元。”前不久,消費者王先生打電話進行投訴時頗感無奈。 而消費者王阿姨則是被免費體檢給忽悠的。“那天我去一家大藥房買藥,幾個穿著白大褂的人在發宣傳單,說可以免費體檢,我就去了。一個年輕人給我量了血壓,還有個老中醫給我把了脈,說我有心臟病、高血壓等多種毛病,要及時購買產品治療,當時就暈暈乎乎買了上萬元的產品。” 幾乎所有的保健食品推銷都會用到“以利誘之”這一招,有免費體檢的、有贈送小禮品的、有組織免費旅游的,甚至還有返還現金的,但最終目的卻只有一個:讓你掏錢買他們的產品。 去年年底,一群自稱是“中國敬老愛老協會”的人通過贈送雞蛋的方式,把100多位老人聚集在海曙一家酒店推銷保健品,聲稱只要購買雪蓮紅花口服液,第二天會給消費者一個“驚喜”。這種口服液4盒一包,總價3200元,在座的100多位老人只有10多位掏了錢。第二天,購買口服液的老人獲得了錢款全額返還,還另外收到110元的“驚喜”,這讓第一天沒購買口服液的老人感到非常吃驚和后悔。接下來的幾天里,購買產品、返還錢款的戲法天天上演,老年人的防備心理逐日減弱。當這些人再次推銷一種總價2400元的蜂膠保健品時,當場就有80多位老人掏錢,可當這些老人盼望第二天“驚喜”再次降臨時,等來的卻是活動結束主辦方撤走的消息。 除了以利益誘惑,夸大宣傳、吹噓“包治百病”也是保健食品推銷的常用手段之一。方女士的舅舅年過六旬,得了胃癌從老家來寧波看病,在醫院排隊檢查時免費得到一份沒有刊號、名稱和地址的報紙,上面宣傳的是一種所謂“抗癌新藥”,方女士的舅舅以為找到了“救命藥”,竟拿出看病的3000元買了一個療程的藥。事實上,這種“抗癌新藥”只是一種保健食品。 隨著生活水平提高,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樂意“花錢買健康”,于是,為迎合消費者,特別是中老年消費者的心理,保健食品促銷、推銷方法和手段可謂是各種各樣、花樣百出。為此,市消保委提醒廣大消費者,尤其是老年消費者,不要貪圖小便宜,買一些所謂“神奇療效”的保健品,最終不但損失了金錢,還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延伸閱讀: 保健品不以治病為目的 保健食品是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為目的的食品。即適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并且對人體不產生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為目的的營養素補充劑納入保健食品管理。 保健食品批準文號為“衛食健字”“衛食健進字”“衛食進健字”的保健食品是2003年之前衛生部審批的,2003年10月10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正式開始受理保健食品申報,保健食品批準文號標識方式為“國食健字G+四位年份代碼+四位順序號”及“國食健字J+四位年份代碼+四位順序號”。“國”代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G”代表國產,“J”代表進口。 保健食品標志,俗稱“小藍帽”,只有獲得衛生部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的保健食品,其產品標簽上才能使用保健食品標志。 選擇和食用保健品應注意事項 1.檢查保健食品包裝上是否有保健食品標志及保健食品批準文號。 2.檢查保健食品包裝上是否注明生產企業名稱及其生產許可證號,生產許可證號可到企業所在地省級主管部門網站查詢確認其合法性。 3.保健食品要依據其功能有針對性地選擇,切忌盲目食用。 4.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藥品,更不能將其當作靈丹妙藥。 5.食用保健食品應按標簽說明書的要求食用。 6.保健食品不含全面的營養素,不能代替其他食品,要堅持正常飲食。 7.不能食用超過所標示有效期或變質的保健食品。 (寧波晚報記者 毛雷君 通訊員 葛榮國)寧波叉車 www.yongxin1688.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