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培育大企業,布局大園區,建設大項目,開展大招商,寧波文創產業定了個“小目標”——力爭到“十三五”末打造成千億級產業。同時,借“一帶一路”戰略發展對外文化貿易,推動寧波文化產業走出去。這是昨日寧波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林大吉在文博會新聞發布會上透露的信息。
培育大企業。將加快文化企業的提檔升級、做大做強,實施文化企業梯度培育計劃,引導更多的千萬級的企業向億元目標進軍。支持條件成熟的文化企業在主板、中小企業板、創業板、新三板及境外證券市場上市融資,爭取“十三五”期間新增掛牌和上市的文化企業6~8家。據悉,作為寧波報業集團旗下的文化企業,“甬派傳媒”將于本月18日在新三板掛牌。
布局大園區。我市每年將規劃建設3至5家文化產業園區,整合或新建1至2家市級以上重點文化產業園區,形成不同層級的梯隊發展格局。建設一批工業設計總部園區,打造區域性創新中心和成果轉化中心。
建設大項目。重點建設寧波文創港、寧波音樂港、寧波華強·中華復興文化園、華僑城、寧波廣電傳媒大廈、浙江廣電象山影視基地、秀水街、月湖歷史文化街區等一批航母級項目,促成早日建成投產。
開展大招商。將開展“文化產業招商年”系列活動,重點聚集全國文化產業十大細分行業的龍頭企業、優勢企業,搭建招商及推介展示交易平臺,辦好寧波特色文化產業博覽會。
“十三五”期間,我市將借“一帶一路”戰略發展對外文化貿易,推動寧波文化產業走出去。綜合運用多種政策手段,加大對文化服務出口、境外投資、營銷渠道建設、市場開拓、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文化貿易人才培養等方面給予支持。在文化產業專項資金中,安排對外文化貿易扶持資金500萬元,加大對文化出口的支持力度。
推進寧波保稅文化功能區建設,吸引國內知名文化企業落戶和投資,爭取打造國家級文化出口基地。組建寧波文化交流中心,策劃文化藝術展覽、文化藝術演出、文化交流等主題活動。籌建寧波市文化貿易信息服務平臺,定期發布寧波文化出口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目錄,扶持入選企業和項目。支持文化企業在境外開展文化領域投資合作。
如今,我市已形成文化業與制造業、旅游業、科技業、金融業等融合發展的格局。據初步測算,“十二五”期間,全市文化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3.5%。去年全市實現文創產業增加值586億元,占全市GDP比重的6.9%。涌現出一批貝發、海倫、音王、大豐等為代表的文化制造企業“隱形冠軍”,文化制造業總量居全省首位。(東南商報記者 陳旭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