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中國航海日論壇舉辦之際,寧波航運保險創新推出重大舉措。今天下午,在浙江海港投資運營集團主辦的國際航運服務業創新發展專題會議上,寧波通海航運金融研究院將揭牌成立。 研究所將依托寧波現有航運保險資源和科研力量,引進國內外港航、金融、保險、法律、氣象領域知名專家和學者,聚焦國內外航運金融發展的重要命題,進行有針對性的基礎研究和實證研究,為寧波航運金融產業的發展提供咨詢服務。 去年10月底,我市航運企業營運船舶運力首次突破1000萬載重噸大關,寧波開始進入“大港口”與“大航運”雙輪驅動、高質量發展的時代。“寧波是個航運大市,但還不是航運強市。”市金融辦相關負責人說,我市將通過航運金融研究所等服務載體,加快航運保險理念創新、體制機制建設和人才培養以及法律服務等軟環境的建設,全力支持保險機構搶抓政策機遇,加快保險創新,提高保險服務航運業的水平。 航運金融誕生新“智囊” 航運業是典型的資本密集型產業,無論是港口基礎設施建設,還是船舶制造及航運業務管理,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和金融支持。“航運與金融之間有一條‘鴻溝’。”寧波通海航運金融研究院負責人、東海航運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戰略發展部經理劉志兵告訴記者,近年來經濟形勢持續低迷,制約了航運金融的發展。 不過,隨著世界經濟形勢與國際貿易格局的變化,以及我國海洋強國戰略與“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航運金融迎來了新的機遇,同時也被賦予了新的使命。 2008年之后,國際航運業急轉直下進入了衰退期,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BDI)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從11793點跌到663點,并常年在低位震蕩。國際航運業進入了運力過剩、運價波動以及企業盈利空間縮小的寒冬狀態。航運金融作為行業資金融通、風險管理的專業工具,則成為航運業走出寒冬的一把鑰匙。 作為航運金融“智囊”,寧波通海航運金融研究院將充分整合國內外航運金融研究力量,針對國內外航運企業面臨的融資難、融資貴以及風險難控、環保壓力等現實問題開展聯合研究和咨詢服務;在跨境電商大發展的趨勢下,重點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金融科技,賦能航運金融實現跨越式發展,助力包括寧波在內的國內主要城市建設國際航運中心。 研究院還聚焦“一帶一路”建設中的金融、保險服務需求,形成專業團隊力量,保障和支持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以及民心相通。同時借鑒其他國家在航運中心建設中的豐富經驗,開展具有寧波特色的研究和實踐,讓寧波航運業從“數箱子”向“數單子”轉型。 為航運業撐起“保護傘” 不久前,馬士基浩南輪發生火災,人保財險寧波分公司承保的6票貨在船上,總保額達164萬元。人保財險寧波分公司很快對承保的貨物提供了共損擔保函。“如果沒有購買貨運險,提貨時收貨人需要進行(現金)擔保才可以提貨,現在只需提供擔保函就可以提貨了。”人保財險寧波分公司航運保險管理部門相關負責人說。 要破除航運業和金融業之間的隔閡,光有“智囊”不夠,還需要像出口貨運險這類的航運保險在其中起潤滑作用。“航運業收益大,風險也大,銀行經常望而卻步,此時就需要航運保險出馬。”業內人士說,寧波航運物流企業自我抗風險能力比較弱,特別是輕資產型的航運服務企業更需要航運保險的幫助。 據初步統計,去年,寧波航運保險實現保費收入4.5億元,同比增長12.1%;為航運產業提供風險保障7795.3億元,同比增長11.2%;支付賠款2.9億元,其中船舶保險支付賠款1.2億元,貨運保險支付賠款1.7億元。 近年來,我市航運保險機構還加大創新力度,持續推出適合市場需求的產品。據悉,去年,東海航運保險綜合賠付率達到了90.1%,推出13個新主險產品條款,19個新附加險產品條款,包括港口液化管道運輸與倉儲責任保險、修船責任保險和國際貨運代理人責任保險等。 此外,東海航運保險去年還在寧波發起成立中國航海學會保險專業委員會,與寧波航交所共享寧波市口岸領域企業信用評價平臺,與交通部水科院、福建平潭船東協會研究建立航運企業信用評價體系。 為了集聚全國航運資源,推動寧波航運保險發展邁上一個新臺階,今年1月底,寧波出臺了關于加快航運保險發展的實施意見。意見指出,鼓勵保險機構參與港口、物流、航運企業的風險管理,為企業“走出去”提供全方位保險服務;圍繞“一帶一路”港航物流中心建設要求,設計、推出針對港航物流體系、港航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產品;鼓勵保險機構加大保險產品創新與研發力度,擴大航運保險服務范圍,尤其為跨境電子商務企業提供貨款支付、產品質量、企業融資、消費信用等一攬子保險服務。 航運金融需要全球視角 “航運保險其實是世界保險的起源,但是由于國際化程度高、合同復雜,需要熟悉國際航運法律法規和實務的復合型人才。”業內專家指出,盡管目前我市航運保險增速很快,但絕大部分業務來源于本地企業,國際化程度仍處于較低水平。 “航運保險往往‘兩頭在外’,來自世界各地的船東和貨主,更傾向于選擇能徹底執行、認可國際航運保險規則或司法體系的地區投保,因此就目前來看,寧波甚至上海在這方面都不占優勢。”相關專家說。 “倫敦港的貨運規模早就落后于我國的許多港口,但倫敦作為國際航運保險中心的地位從來沒有被哪個城市動搖過。”在劉志兵看來,原因在于倫敦的航運軟實力十分強大。“以海事仲裁為例,倫敦的海事糾紛處理遵循大量的判例法,消除了法律上的很多不確定性,因而航運保險涉及的各方都認可其判例,愿意將倫敦作為首選地進行仲裁,并開展相關航運金融業務。”劉志兵說。 因此,要推動寧波航運金融的發展,必須要有全球視角,提升寧波的軟實力。我市關于加快航運保險發展的實施意見指出,寧波將探索建立與國際接軌的航運保險行業規則,包括調解、仲裁、訴訟在內的航運保險爭端解決機制。同時,設立寧波國際航運保險仲裁院,不斷完善航運保險規則體系和制度框架,優化航運保險市場法治環境。 “此外,我市正大力發展航運保險中介市場,加快航運保險專業經紀、代理、公估、咨詢、律師事務所等機構的集聚,探索組建航運保險共同體,全面提升航運保險風險管理能力和承保能力。”市金融辦相關負責人說,我市還將打造激勵與容錯機制相結合的航運保險監管環境,對標國際通行規則盡量放權給市場。 記者孫佳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