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出圍墻的紅梅、破墻而出的長頸鹿、惟妙惟肖的蜘蛛俠……位于北侖區新碶街道九嘉巷的墻體彩繪,儼然一幅幅露天“藝術品”,吸引市民紛紛來此“打卡”。 據介紹,九嘉巷總長不到300米。經過歲月洗禮,道路兩側老房子的外墻日漸變得暗淡,時不時還出現小廣告,影響市容市貌。為改善社區環境,新碶街道紅梅社區巧妙地運用創意彩繪,為黯然失色的老房子“穿上新衣”,讓冰冷的墻面充滿文明的“溫度”。 “九嘉巷的對面是北侖區中心幼兒園,為了迎合小朋友們的愛好,我們特意在毗鄰幼兒園的這面墻上繪上小朋友們喜愛的蜘蛛俠、功夫熊貓等3D卡通圖案,逼真有趣,深受孩子們的喜愛。”紅梅社區有關負責人說。 據悉,這是北侖新碶街道推進城市更新“微改造”的一個縮影。像紅梅社區這樣用創意小品點亮老舊小區的項目,今年該街道有50多個。 “所謂‘微改造’,就是在維持現存建設格局的前提下,通過建筑局部拆建、建筑物功能置換、保留修繕,以及整治改善、保護、完善基礎設施等辦法,對建筑面貌和功能進行更新,從而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更快更好地推進城市更新工作。”新碶街道有關負責人說。 北極星村建造于上世紀90年代,是個典型的老舊小區。小區道路坑洼不平,路面有泥沙和積水,綠化帶毀綠嚴重,擋墻殘缺不齊,居民房前雜物亂堆、違章搭建、設施破損等情況較為嚴重。前不久,新碶街道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契機,對該小區進行了綜合整治。 近日,筆者來到北極星村,發現該小區大變樣。大門口安裝了藍牙自動道閘系統,道路平整干凈,新增不少畫線停車位;綠化帶里種滿了綠植,還砌了側石,顯得整齊有致。值得一提的是,小區還增加了一些創意小品。小區4幢西側有棵老樹,在這次改造過程中,以老樹為中心,用原木色地板鋪就一方,配置幾把木椅,開辟出一個休閑區,休閑區上方用不銹鋼架構增加設計感,文明公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要素點綴在創意宣傳墻上,用靈動鮮活的形式為居民營造了文明生活氛圍。 此外,該街道把4幢后面的邊角廢棄區域改造成居民運動區,坑洼不平的泥濘路經過一番修整,變身為“鋼琴路”,為小區平添了幾分文藝氣息。小區“顏值”倍增,居民臉上露出了贊賞的笑容。(記者厲曉杭通訊員陳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