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日報記者余曉辰實習生史藝凌
寧波“外腦界”從來不缺優秀的人才。讓我們從一場不走尋常路的展覽說起,走近甬城獨立策展人的世界。
一場“逆行” 七夕失戀展
漆黑底色的墻上,12張往返法國巴黎和波爾多的火車票,見證了寧波女孩花花(化名)一段難忘的異國戀。幾年前,她赴法國留學遇見了前男友,兩人堅持著異地戀,最終卻還是沒能敵過距離的鴻溝。
這些火車票只是首屆寧波失戀展全部展品的“九十九分之一”。在南部商務區水街6號樓,150平方米的展區被分割為4個展廳,從充滿回憶的定情信物,到滿墻的情書,再到理發店的落地鏡,看展的過程仿佛經歷了一場刻骨銘心的戀愛。截至昨天閉展,這個在七夕不走尋常路的展覽,吸引了3000多名寧波文藝青年前往參觀。
“辦靜物展重在創意,特別是在‘秀恩愛’盛行的七夕,何不來一場逆向思維,讓大家一起來回憶曾經深愛的人。”展覽策劃人之一、“知否寧波”創始人孫建東表示,展覽本月初開始在微信平臺上征集展品,幾天內就收到了來自44個主人的99件“戀愛舊物”。一名小伙甚至寄來了厚厚一本為前任女友制作的愛情回憶錄。
“每次你若愛過誰,就剪短了頭發到耳垂”策劃團隊設計的斷發環節靜態展示,靈感來自伍思凱的歌曲《愛過誰》。定制餅干、玫瑰花、微電影公司……活動一經發布,機構和商家聞風而來,同失戀展進行內容合作。
孫建東告訴記者,這是他和團隊策劃的第一次展覽。今后,“知否寧波”還將探索更多形式的文藝展覽。
多面手 獨立策展人
如果說,像孫建東這樣的自媒體人推出的跨界展覽還有些“玩票”的性質,那么專注藝術展覽的獨立策展人當屬寧波的“專業玩家”。隨著甬城藝術品市場的興起,這一兼具藝術品位、文化創意和商業頭腦的群體正在寧波逐漸壯大。
策展人,源于英文“curator”,全稱“展覽策劃人”,是指在藝術展覽活動中擔任構思、組織、管理的專業人員。作為營銷三大界之一,囊括了策劃、咨詢、培訓、調研、廣告等內容的“外腦界”(業內認為營銷界包括三大塊:企業界、外腦界、媒體界)對從業人員的能力要求顯然更加多元,其中,策展人的工作性質有點像電影中的導演,卻更復雜。因為,從前期對接、研究作品到現場布置、燈光、人流等各方設計,從線上到線下的宣傳,有關“展”的一切需要策展人去操心。
“策展人的主要工作就是處理好展覽作品、藝術家和藝術收藏者之間的關系,這往往需要上天入地的本領。”寧波匯港美術館館長助理章瑩告訴記者,一個優秀的獨立策展人,除了應有的專業素養外,最重要的是要站在與被“策”展的作者同一高度和視角上去了解作品。
“在寧波,一場成熟的藝術品展覽光布展、宣傳的成本就至少要10萬元,‘以商養藝’也許是更好的模式。”寧波資深策展人林琳告訴記者,對于像自己這樣定位在“時尚+跨界”的策展人來說,整合商業資源的能力至關重要。
今年跨年期間,林琳成功策劃了寧波當代藝術館“跨越”藝術展,近20位藝術家的繪畫和珠寶作品參展,吸引了施坦威、勞斯萊斯等品牌的商業合作。展覽開寧波先河,成功售出了從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引進的6幅當代畫作,均價在3萬至5萬元之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