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前,章偉文踏上工作崗位。這一個跨步,讓他經歷了無數個手術臺上的手起刀落,他也從一個青澀少年,變成了一個醫技高超、背負著各種社會頭銜的寧波手外科、顯微外科“一把刀”。作為一名臨床醫生,章偉文幾乎每天早晨都會出現在病區,逐一和患者們交流病情。從醫多年,至今他做的手術已不下萬例,從未有病人和他紅過臉。記者 陸麒雯
有時候微笑更能治病
“握緊、放松……”當記者在市第六醫院辦公室見到院長章偉文時,身著白大褂的他正在為一位病患診療。這位病患一個月前右手韌帶損傷,找到了章偉文。原定一周一次的復診時間到了,但他卻沒有搶到專家號,抱著試試看的心態,他直接摸到了院長辦公室。得知對方來意,章偉文沒有拒絕。
“要想醫好病,先要醫好‘心’。”章偉文說,手術與藥物只能減輕病患身體上的痛苦,但心靈所受的創傷則需要醫生用心去關懷。有時候,一個微笑比一顆藥丸、一枚針都來得管用。“比如剛才這位病人,他求醫心切,我很能夠理解,所以我盡全力幫助他。通過我的努力讓更多的患者恢復健康的身體,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46個小時再植14根手指
手是很容易受傷的器官。
20年前,中國處于工業化發展的初級階段,寧波及周邊地區斷指病例多發。每年有上百名工人手指被軋斷,每天做斷指再接手術的就有好幾臺。早在1995年,章偉文曾創下了我省首例十指斷離再植手術成功的先例。
當年5月25日深夜,正在進行一臺斷指再植手術的章偉文得到消息:一個小伙子的雙手十指被切紙刀一刀割下,十根手指全部斷開。由于失血過多,小伙子已經休克。
小伙子只有25歲,如果就這樣沒了手指而失去生活自理能力,他以后的人生路不知道會遇到怎樣的坎坷。在當時那個技術和硬件都有限的年代,雙手十指全部斷離再植手術難度巨大,全院甚至全寧波都沒有醫生吃得消。章偉文心里明白,這項任務只能交給他了。
他一邊叮囑助手做好術前準備,把離斷的手指進行清洗、消毒后裝入無菌盒子內,一邊為上一臺手術進行收尾。等到病人的生命體征穩定后,手術開始。
斷指再植技術最重要的是把細小的血管進行高質量吻合,而手指頭血管細如發絲,僅有0.5毫米粗細,手術在顯微鏡下進行操作。經過整整36小時,章偉文逐一將2根動脈、3根靜脈、2條神經、2塊肌腱、1塊骨頭成功接上。松止血帶,再植的10根手指逐漸有了血色。
連續手術36個小時,中途換了3位助手的章偉文已精疲力盡,以為終于能歇口氣了,可意外再次發生。隔壁一臺正在進行的斷肢再植手術,由于主刀的上海專家體力不支,來不及喘口氣的章偉文再次走上了手術臺。
當他走出手術室時,已經是第三天的白天。連續完成了長達46小時的3臺手術,章偉文總共再植了14根手指。這段特殊的經歷,一度成為了寧波曙光手外科醫院(寧波市第六醫院的前身)的奇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