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五年,寧波如何發展建設,人大代表們從百姓中帶來了哪些期盼和聲音?昨天下午,市十四屆人大六次會議就《寧波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以下簡稱“草案”)舉行專題審議會。
有代表認為,寧波需要加快構建高效便捷的都市區綜合交通網絡,建議構建寧波市域最大范圍的繞城高速,實現同城效益最大化。也有代表希望,政府和全社會能夠更加重視養老,像重視教育一樣重視居民養老問題。
人大代表 張偉標
建寧波都市區
建議構建“最大范圍”的繞城高速
在昨天審議的《寧波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中,確定的奮斗目標為:到2020年,確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全面建成現代化國際港口城市打下堅實基礎,讓人民生活更美好。
“草案”提出,“十三五”期間,都市區協同發展格局基本建立,現代化綜合立體交通網絡基本形成,寧波對周邊地區的帶動作用明顯增強。在寧波都市區建設中,將推動設施互聯,發揮城際鐵路、高速公路、國省干線、通航網絡等牽引功能,開工建設甬金鐵路,加快甬舟第二跨海通道前期,研究建設甬金、甬舟、甬臺城際高鐵,推動甬紹市域城際鐵路連接,構筑以寧波為中心的“一小時”交通圈。
針對寧波都市區建設,來自寧海的人大代表張偉標認為,加快構建內聯外通、高效便捷的綜合交通體系是至關重要的一環。他建議,要加快建設市域高速大環線,正在謀劃中的寧波第二高速外環,建議該線路北沿城市邊界、南繞至寧海和象山,構建寧波市域最大范圍的繞城高速,實現同城效益最大化。
對外交通體系方面,他也建議“十三五”期間加快謀劃推進寧波到臺州的城際鐵路前期工作,爭取在“十三五”末啟動建設。同時,加快打通寧波至天臺和新昌的快速通道,爭取“十三五”期間啟動建設寧波到這兩地的高等級交通道路。
人大代表 鄭建飛
應對人口老齡化
希望像重視教育一樣重視養老問題
隨著人口老齡化時代的到來,養老成為關系民生福祉的大問題。昨天審議的“草案”中提出,“十三五”期間,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完善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的城鄉養老服務體系,鼓勵發展民辦養老機構,力爭到2020年,每百名老年人擁有床位5張。建立完善政府購買養老服務和養老服務補貼制度。
“我們希望,全社會能夠像重視教育一樣,來重視養老問題。”在“草案”審議會上,來自江北區的人大代表鄭建飛,提出了“關于大力發展居家養老服務的建議”,希望政府和全社會能夠共同來關注養老問題。
鄭建飛說,根據調查,居家養老是絕大多數老年人喜歡并選擇的養老方式,95%的老年人希望以居家養老的方式實現養老。而參照發達國家的經驗,機構養老服務也只覆蓋5%左右的老年人。
就“十三五”期間進一步推進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鄭建飛建議,要突出居家養老的主體地位。各級政府把發展居家養老當作社會事業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思路必須從供給導向轉向需求導向,保障好95%老年人的居家養老問題。
此外,還需要完善多層次的居家養老服務網絡,加快推進城鄉居家養老服務設施覆蓋,形成街道(鄉鎮)、社區(村)兩級居家養老服務網絡。
人大代表 姚志堅
聚焦產業轉型
建議做好“加、減、乘、除”
“草案”要求,區域創新體系更趨完善,主要創新發展指標躍上新臺階,進入全國創新型城市和人才強市行列。
產業邁向中高端,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產業結構調整取得實質成效,新產業新業態形成規模,以技術、質量、綠色為核心的競爭力基本形成。
針對“草案”提出的產業轉型目標,人大代表姚志堅認為,面向“十三五”,寧波要圍繞供給側改革這個重點,通過做好“加、減、乘、除”四個方面,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推動經濟提質增效。
他表示,做好“加法”就需要寧波深入對接“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戰略,堅持優存量擴增量齊頭并進,增加有效供給;而做好“減法”,就是要堅決去產能、去庫存,積極化解產能過剩,通過關停并轉等手段,堅決淘汰一批過剩、低端產能;
而做好“乘法”,則是要發揮創新驅動的乘法效應,加快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加速創新主體有小眾向大眾轉變,積極培育新材料、互聯網+等新型眾創空間;
做好“除法”,是要提高綠色集約發展水平,堅持綠色低碳發展,加大節水、節地、節能力度,減少產業發展的資源消耗和環境代價。
記者 李華/文 郭戟鎧/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