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金報連續調查報道了《超市開辟生鮮區客流增一半 商業綜合體加大餐飲布局》、《寧波商業綜合體已飽和?》、《親子業態在寧波商業廣場瘋狂圈地》等系列商業領域的稿件。 在今年的寧波市兩會上,寧波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都關注了寧波商業綜合體的建設,呼吁商業綜合體建設要踩剎車,不僅要控制商業綜合體的數量,而且對于未建、待建、建成的商業綜合體要進行綜合評估,發揮各自的特色和優勢,和諧發展。 寧波商業綜合體扎堆和同質化現象比較嚴重 來自社科界的寧波市政協委員、農工黨寧波科技支部主委黃立明在提案《城市商業綜合體開發建設亟待“降溫”》中寫到,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各地都興起了城市商業綜合體熱。他拋出了一組數據:目前寧波大市范圍內已開業和在建、擬建的,營業面積在3萬平方米以上的商業綜合體(購物中心)有57個,總建筑面積超過1000萬平方米。如果加上全市226個建筑面積5000平方米及以上的大型商業網點(單體商場、超市等),總面積超過2000萬平方米。 一個商業綜合體的輻射人口究竟是多少?有專家指出,國際上商業面積與人口的配比是“人均1平方米”,這一商業面積包括城市中心商業、區域商業、社區商業等多種業態。黃立明認為,按寧波常住人口和外來人口約1200萬人計算,就目前寧波的情況看,全市的商業綜合體扎堆和同質化的現象都比較嚴重。 黃立明表示,商業綜合體作為區域的商業配套設施,不僅可提升城市形象,利好民生,而且也可以提高地方經濟增速,但雨后春筍般發展起來的商業綜合體、城市廣場,除了開業之初人氣爆棚外,不少日后經營艱難。尤其是百貨業等實體店門庭冷落,基本靠餐飲支撐門面。 市面上個性化商業綜合體,日子過得都不錯 “城市商業綜合體‘大躍進’式建設帶來的一系列的問題,其困擾日益嚴重,同質化競爭現象十分嚴重,招商不力后期經營壓力巨大,主要表現在商業綜合體扎堆造成大量資源浪費、定位模糊,個性化不足導致競爭激烈等。”黃立明說,商業綜合體差異化競爭勢在必行。 而作為寧波商業界的資深人士,寧波市人大代表、寧波第二百貨商店總經理黃炎水也指出,同質化的競爭導致部分商業綜合體空著,浪費資源。 記者觀察到,目前寧波市面上一些個性化的商業綜合體,日子過得都不錯。拿印象城來說,進駐寧波并不早,也才兩年多時間,但是人流量跟銷售額每年都有較大幅度的增長。還有仿古建筑的南塘老街,節假日總會迎來人流高峰。 在三江口,K11藝術購物中心正在建設中,它是香港的知名品牌,除了購物美食休閑外,人文藝術展示也是其最大特色之一。即使在商業綜合體飽和的寧波,業內人士還是覺得,K11值得期待。 業內人士認為,經營得好的商業綜合體主要還是因為差異化競爭。定位明確,客群也就明確,所以在招商、營銷、活動推廣上都是力往一個方向使,持續吸引目標客群。其次是經營隊伍,不管是項目設計、商圈定位,還是活動策劃、招商調整等,管理團隊的齊心協力。 建議出臺針對商業綜合體的管理辦法 “規劃布局無序是導致商業綜合體面臨尷尬境地的主要原因。”黃立明認為,商業綜合體多為政府招商項目,土地價格與住宅用地相比非常低廉,開發商拿下這樣的地塊,可以進行住宅和商業的組合開發,往往在住宅、公寓上就已經能收回成本,甚至盈利,所以對開發商來說,即使商業綜合體運營不佳,未必會是一樁賠本的買賣。作為政府,雖然出讓了商業用地,但并沒有更深一步對產業的方向和內容進行細化,結果導致項目同質化、業態重復過剩,后續經營舉步維艱。商業廣場扎堆,客流量不足,也浪費了社會資源。 黃炎水提議,對于寧波未建的商業綜合體,需要科學評估進行數量控制。對于待建的商業綜合體,同樣需要評估,做好功能、定位。對于建成的商業綜合體,需要發揮自身優勢,做出自身特色。 一座商業綜合體涉及規劃局、商務委、城鄉建委等多個政府部門。業內人士建議,最好寧波市一級層面可以出臺一個針對商業綜合體的管理辦法,未雨綢繆,加強前期規劃。 □記者 俞林鳳 鄭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