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高考和中考落下帷幕,家長們開始為孩子的錄取忙碌起來,一些不法分子也蠢蠢欲動,各種圍繞中高考招生的詐騙手段浮出水面,令人防不勝防。
昨天,市公安局為此梳理了近年來的幾種詐騙手法,并發布預警,提醒廣大考生和家長別落入騙子的陷阱。
東南商報記者 張貽富
通訊員洪茜瓊 康魏巍
騙局一:冒充高校招生人員
兩年前,王同學參加高考后,自稱是省招生辦工作人員的胡某找上門來,以能夠安排其進入鐵路系統的大學為由,先后索要辦事費用合計8.3萬元,不料事后胡某卻不知去向。警方確定胡某有詐騙嫌疑,對其進行上網追逃。2年后,胡某投案自首,并交代除詐騙王某外,他還以相同手段詐騙作案4起。
警方提醒:現在的高招錄取工作全部實行異地遠程網上錄取,通過計算機網絡傳輸信息,按志愿和分數安排投檔,根本不需要學校派出所謂的“招生人員”,任何人為因素都不能影響投檔結果。如果考生家長碰到有所謂以高校招生中介機構或代理人的名義找上門來,要搞清楚具體情況,到學校網站上核對或直接打電話到學校招生辦公室一問便知。
騙局二:花錢弄“擴招指標”
張同學參加完高考后,成績不理想,正一籌莫展時,一名自稱姓萬的男子發了一條短信到他的手機上:“我有內部指標,掏錢就可以上名牌大學!睂Ψ阶苑Q是“解放軍總政現役軍官”,還發來一張身穿軍裝的中年男子照片和一張現役軍官證件的照片。
張同學一家抱著試試的心態和萬某接觸,先后給萬某匯去6000多元。后來,張母多次聯系萬某詢問兒子上大學一事的進展時,萬某總是百般推諉,引起張家懷疑。張父托朋友查證萬某的軍官身份,發現解放軍總政現役軍官中根本沒這個人,這才發現上當受騙。
警方提醒:根據教育部規定,各高校每年確實會預留1%的機動計劃用于調劑,機動計劃主要用于調劑到生源好的省份錄取高分考生,而且機動計劃的執行都有嚴格規定和程序,僅就調整招生計劃的渠道就須先經高校招生領導小組同意,再上報教育部審核,最后由考生所在省級招生部門批準等等環節。而對于高考成績低于各校錄取分數線的學生,家長最好不要有不切實際的想法,以免受騙上當。
騙局三:繳費即可讀軍校
陳某的兒子高考成績出來后,父子倆都覺得不理想。正當他為兒子上大學的事發愁時,聽說了有人能幫忙把學生辦進軍校的事。經人介紹,陳某聯系上了一個叫張某的男子。張某稱自己有親戚在部隊上,可以把陳某的兒子弄進軍校。陳某信以為真,半年時間里先后打給張某40萬元。然而,錢付了,兒子上學的事卻遲遲沒有回音,陳某方知自己被騙。
警方提醒:一些不法分子謊稱可以搞到高校的計劃外招生計劃(所謂的小計劃),而且這些高校都是國家正規高校甚至是重點大學、軍事院校,只要家長繳費后就能到校就讀,甚至可穿制式服裝。這種以小計劃的名義向家長收取費用,組織學生入學,實際上是以假亂真,故意把網絡教育或自考助學、成人高考補習班之類的教育混淆成所謂普通高考“計劃外招生”,考生家長對此務必小心受騙,自己把握不了可以到各級招生部門詢問,以鑒別真偽。
騙局四:以中介名義寄通知書
去年6月,劉先生兒子高考成績不理想,他經人介紹認識一位“招生代理老師”,老劉借遍了親戚湊齊10萬元交給這個“老師”。但最后不但兒子沒上成大學,連那位“老師”也不見了。今年高考結束,老劉希望到原來見面的地方找到那個老師,但一連幾天始終不見人影。由于沒有相關證據,民警對劉先生只能報以同情。
老劉的遭遇不是個案。近些年,每到高招錄取階段,各類招生代理滿天飛,一些中介機構利用學生、家長渴望上大學的心理,打著高考招生的幌子,通過各種途徑,向家長、考生傳遞不靠譜的信息吸引生源,有的更是通過欺騙手段謀取錢財。
警方提醒:實行網上錄取后,錄取通知書由錄取高校用特快專遞直接郵寄給學生(按照考生在網上報名時填寫的通訊地址),需繳納的所有費用都在學生入學報到時直接繳給學校,或是通過銀行匯至學校指定的賬戶,接收錄取通知書時無須向任何人或單位繳納任何費用。對于所謂“招生中介機構”或“招生代理人”轉給的錄取通知書或是莫名收到某學校寄來的錄取通知書時,考生應登錄省教育考試院網站查詢,核對真偽,也可以到當地招生部門當面咨詢或電話查詢。 |